江苏电大淮安学院 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学科教育  >> 正文内容
  • 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妙用
  • 2005/11/29   网管中心   关注度:1983
  •  
  • 守恒法在化学计算中的妙用
    守恒法是化学计算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方法,包括质量守恒、物质的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等。在解题中灵活应用守恒法,常常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技巧化,既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又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质量守恒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例:向KI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直到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恰好等于原KI溶液的质量,则原AgNO3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72.3% B、50% C、48.3% D、38%
    解析:此题是出现多年的无数据型的计算题,总有许多学生感到困惑,无从下手。由质量守恒可知:
    m(KI溶液)=m(AgNO3溶液)+m(KI溶液)-m(AgI沉淀)
    即 m(AgNO3溶液)= m(AgI沉淀)
    由方程式AgNO3+KI===KNO3+AgI↓
    可知:w(AgNO3)= = ×100%=72.3%
    答案:A
    二、物质的量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前后某一微粒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列出守恒关系,也就是利用物质的量守恒。
    例: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含H2O 2.8%,K2CO3 7.2%,取1
    g该样品投入25 mL浓度为2
    mol/L的盐酸中,中和多余的盐酸又用去1.07mol/L的KOH溶液30.8mL,将中和后的溶液蒸干,所得固体的质量是(

    A、3.725g B、4g C、4.5g D、7.45g

    解析:如果按具体步骤一步一步地计算可以计算,但计算起来较麻烦。仔细分析,最后得到的固体为KCl,氯元素来源于加入的盐酸,由氯元素守恒可知:
    n(KCl)=n(HCl)=0.025L×2mol/L=0.05mol
    m(KCl)=0.05mol×74.5g/mol=3.725g
    答案:A
    三、电子得失守恒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总是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
    例:将1.92gCu投入到一定量的浓硝酸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铜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χ
    mL气体(标准状况)。将盛有等量该气体的容器倒入水中,欲使容器内气体恰好完全溶解于水,试求需通入氧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解析:由1.92g铜不可能算出χ的值,而χ未知就无法计算出O2的体积。若由图示题意:
    HNO3 NO、NO2(χ mL) HNO3
    就可发现Cu失去的电子总数等于O2得到的电子总数,即有2Cu~O2
    由此可解V(O2)= × ×22.4L/mol=336mL
    四、电荷守恒
    在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但溶液总是显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例:将13.4gKBr和KCl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的Cl2,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11.18g固体,所配溶液中K+、Cl-、Br-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3:2:1 B、1:2:3 C、1:3:2 D、1:1:1

    解析:此题若为计算题,需用差量法一步一步计算。但是选择题,用电荷守恒法就简单多了。原混合物中,无论KBr与KCl按什么比例混合,都有
    c(K+)=c(Cl-)+c(Br-)
    即可快速得出答案为A。
    守恒法是拨开云雾、驱散困惑的良方,值得我们认真体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