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大淮安学院 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论文 >> 获奖论文  >> 正文内容
  • 语文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的抵牾---何 忠
  • 2005/11/29   网管中心   关注度:1576
  •  
  • 语文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的抵牾
    ——也谈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职教中心


    长期以来,理论界一直将语文能力定位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其实,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听、读是语言信息的接受。说、写是语言信息的输出。无论是接受信息还是输出信息,都必然经过大脑的编码、分析、综合,才能顺利实现,即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的参与。因此,语文能力的核心应是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支撑点必然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将一篇篇充满魅力、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的课文支解得支离破碎。
    笔者从事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学工作。教学中,从思想上来说,自己也不满于单纯的知识传授,不愿支解课文,希望能真正上出注重于学生思维与语言能力培养的课来,让课堂教学自身就成为艺术,让学生遨游于艺术的殿堂,让学生处于思维的亢奋及有效训练中。但真正走进课堂时,往往更注重于知识点的传授,注重于对字、词、句的分析、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所谓关键字词句段进行层层剥笋式剖析、挖掘,似乎非得挖出一个究竟来方才罢休不可。这是一对矛盾,自身的思想与行为的矛盾。但扪心自问,自己备课时,有几篇课文不是在仔细推敲字词?又有几篇课文,自己能静下心来从思维方法的传授及思维品质的培养目标出发,去思考、去设计课堂教学的呢?——有了思想,尤其是正确的思想,可不用之于实践,那么作为教师,这就是真正的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即使你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
    注重于学生思维训练的语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理解、把握课文,使学生不仅理解,把握课文写什么、怎样写,而且要理会为什么这样写。平时的教学中,也想到应该让学生理会“为什么这样写”,但教学实际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原因大概还在于“应试教育”思想太深,没有真正从培养能力出发,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真正重视到教学的归宿效果;其次,自身素质欠缺,缺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艺术。教学中如能真正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生能否真的有所得出发去思考问题,设计教学程序,组织课堂教学,那么,定会上出真正的注重于思维训练的语文课来。
    (全国论文评比一等奖 全国课堂教学研究中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