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协发布2007国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
2008-11-17 09:33:54
--------------------------------------------------------------------------------
中国科协16日发布了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公民积极支持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对科技创新充满期待。
中国科普研究所受中国科协委托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进行了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据介绍,此次调查是中国科协继1992年、1994年、1996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之后依托遍布全国的基层组织及“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变化观测网”进行的第七次全国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岁至69岁成年公民,共发放问卷1008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59份。结果显示,2007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25%,比2003年的1.98%提高了0.27%。2007年了解科学术语的公民比例为18.4%,了解科学观点的比例为33.5%;理解科学方法的比例为6.9%;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例为59.4%。分析表明,我国不同分类群体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4%,城镇劳动人口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0%,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
从年龄段看,18—29岁的公民科学素质最高;从地区上,看东部地区居民科学素质最高;从职业上看,国家机关党群组织负责人的科学素质指数较高。根据调查报告,在党校和部分机关做的调查发现有2%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还心存迷信,相信求签、祈求神灵保佑等。调查同时显示,男性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2.9%,女性具备的比例为1.6%。18—29岁年龄段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高,为3.5%,其次30—39岁为3.0%,40—49岁为1.9%,50—59岁为1.5%,60—69岁为1.3%。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最高,为18.7%;大专、高中或中专、初中文化程度公民的比例分别为8.6%、4.7%、1.5%。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公民的科学素质比例最低,不足1%。城镇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6%,乡村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东部地区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9%,中部地区为1.8%,西部地区为1.3%。
调查显示,86.2%的公民赞成“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适”的看法,69.5% 的公民支持“科学和新技术的应用将使人们的工作更有趣”的看法,61.9%的公民赞成“科学技术既给我们带来好处也带来坏处但好处多于坏处”的看法。我国公民对科技的发展有很高的期待,有81.9%的公民赞成“现代科学技术将给我们的后代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的看法,61.9%的公民赞成“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一些职业消失但同时也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的看法。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公民对科技创新充满期待、表示支持,但也有相当数量公民不够理性。有78.7%的公民赞同“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将有助于治疗艾滋病和癌症等疾病”的观点,64.1%的公民赞同“公民对科技创新的理解与支持是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的观点,33.7%的公民赞同“仅仅依靠技术创新就能使我国的经济更有竞争力”的观点。在调查“接受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品种的前提条件”时,有高达78.1%的公民选择“政府提倡或国家权威部门认可”,45.8%的公民选择“看别人用的结果,如果大多数人都说好,我也接受”,34.0%的公民选择“亲自查资料或咨询专家以确认对环境和人体没有危害”,不足5%的公民表示“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对于“无论谁推荐都不接受”的选择比例只有2.9%。
此外,对科学技术职业声望和最希望子女从事职业的看法调查显示,教师(53.6%)、科学家(51.2%)、医生(38.4%)排在职业声望较高的前三位,而教师(43.2%)、医生(41.1%)、科学家(40.1%)则排在最希望子女从事职业的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