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大淮安学院 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当前位置:首页 >> 后勤服务 >> 工作动态  >> 正文内容
  • 建立与职业教育长远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的思考
  • 2020/10/10   总务处   关注度:249
  •  

  • 关于建立与职业教育

    长远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的思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现代化2035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苏政发〔2018〕68号),《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苏教职〔2020〕6号实施职业学校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推动我市职业教育整体的优质创新融合高质量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现就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1.健全职业学校综合预算制度职业教育经费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原则拓宽办学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捐资、企业出资兴办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

       2.提高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为完善职业教育财政经费投入机制,在实行综合预算的基础上,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经费不低于省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公用经费达到地方同等星级普通高中的1.5倍,五年制高职后两年生均经费执行省级高职院校标准以后年度根据地方财政收入实际情况,按照比例逐步提高。

      3.完善职业教育内涵建设保障制度。监督地方财政,确保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地方财政收入年度部分,按照一定比例专门安排项目职业教育项目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培养、课程开放、产业调研、专业群、现代学徒制、1+X证书培养等项目建设。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创建在省有地位、全国的有影响的一流职业学校

    4.落实外聘兼职专业教师薪酬保障机制。根据地方实际有计划的逐步扩大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需要,给予职业院校教师招聘更多自主权。允许对企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通过直接考核的方式引进,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加快造就一支专兼结合、机制灵活、结构合理的职业教师队伍,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苏政发〔2018〕68号)每年核定兼职教师经费补助额度并足额拨付到校。

    5.健全职业学校助学金和免学费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加大职业教育扶困助学力度。根据《江苏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苏教助〔2019〕1 号)的精神,落实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国家助学金。

    6.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激励政策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不断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长效激励制度。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在技术改造、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型制造、绿色发展、两化融合、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地方政府发改等部门在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等项目建设上予以支持;促进地方政府财政、税务部门按规定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确保“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企业教育附加费抵免等国家政策有效落地,提高地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避免校企合作一头热的情况。

    7.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措施。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苏教职〔2020〕6号激发职业学校教师创新、创业人热情,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

    8.建立职业学校校舍等基础设施维修经费保障机制。将职业学校校园维护经费纳入地方校安工程项目按照地方初级中学标准安排职业学校校舍等基础设施维修专项经费

    9.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要按照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监督检查“四位一体”的财政财务管理要求,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强化内控制度建设,防范经费使用风险,加强业务培训与学习,提高职业学校财务会计队伍业务水平。 

                                   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总务处

                                       2020年10月10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