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大淮安学院 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务公告  >> 正文内容
  • 淮安区开放大学 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方案
  • 2020/3/19   团委   关注度:1082
  •  
  • 淮安区开放大学 江苏省淮安工业中业学校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方

     

    为有效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切实保障师生员工身体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根据《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江苏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我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区委、区教育工委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联动工作机制,认真落实防控措施,全力做好防控工作共同打赢学校疫情防控保卫战。  

    二、工作原则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将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学校当前最重要工作来抓,严格执行上级要求,坚持学校党总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一)防控为主。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自我防护意识和学校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管控,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力有效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管理。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学校各部门的主体责任,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预防、疫情报告和控制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违法和失职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三)快速反应。建立完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的配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反应,迅即处置。

    (四)协同联动。主动加强与卫生防疫、公安、食药监督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有效凝聚合力,共筑学校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统一行动。涉及全疫情防控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由学校统一数据统计、统一调度管理、统一信息发布、统一宣传口径。各部门、个人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发布。

    三、组织管理  

    为做好我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长:贾朝东 全面负责学校防控工作,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

    常务副组长:王寿勤 协助做好防控全面工作,承担领导责任。

    副组长:刘正发、刘峰、何忠徐建波、戴耀中、卢松、朱文平,承担分管工作部门直接领导责任。

     员:康、陈永军王婷、高海祥、张佩清、李忠民、徐茂春、戚晓燕、马槽、吴梦哲、高学斌、刘振春、宋金伟陈国莉孙玉荣李学喜、徐爱明金涛、钮晓勇、张波、陈鹏、邱顺喜负责本部门的防控工作,承担本部门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综合协调组宣传动员组学生防控组教学工作组涉外事宜工作组综合保障组

    办公室设在政教处,由王寿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高海祥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防控工作组织安排负责监督检查防控情况通报;加强校园管理,做好外来车辆、人员管理工作等事务

    综合协调组设在校长办公室,由卢松同志牵头,王婷同志任组长。协调校内相关部门做好防控工作及时汇总上报全校师生员工防控工作信息;协调校内各部门加强值班值守工作严格落实上级各项指示批示通知精神。  

    宣传动员组设在宣管办,由卢松同志牵头,李忠民同志任组长。严格监控舆情动态,及时准确核实处理不良信息负责校内媒体信息发布工作加强卫生防控知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及时通报学校采取的防控措施。  

    学生防控组设在政教处,由王寿勤同志牵头,高海祥同志任组长。制定学生防控工作措施全面掌握学生信息按时做好学生防控信息“日报告”工作做好防控提醒工作,如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求其立即到发热门诊就医,并及时报告有关情况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制定学生开学返校防控工作预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及时通知学生开学具体时间

    教学工作组设在教务处,由何忠同志牵头,徐茂春同志任组长。对学生延期到校期间学习作出合理安排,提前对春季开学有关情况进行研判,对教学安排工作进行统筹  

    涉外事宜工作组由刘正发同志牵头,姜宗康同志负责开放招生人员防控工作,陈永军同志负责开放教育学员来校期间防控工作,刘振春同志负责社会教育学员来校期间防控工作,马槽同志按规定安排好顶岗实习学生工作。  

    综合保障组设在总务处,由刘峰同志牵头,张佩清同志任组长。做好防控所需物资的购置、储备做好人员劳务、交通运输等相关资金支持,做好校园消毒工作。

    四、防控措施

    (一)开学前防控措施

    1.完善制度。完善传染病疫情报告、师生晨午检、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复课证明查验、健康管理制度、应急接种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和环境卫生检查通报等9项制度。

    2.演练预案。在开学前一周组织校医、保健老师、部门负责人、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组织相关人员扎实演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晨午检流程、食堂、宿舍管理流程等方案。

    3.健康排查。建立排查制度,明确部门及班级人员管理职责,掌握全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行程动向,了解其外出史、接触史等关键信息,重点关注假期有无到过疫区(湖北省或其他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如到过疫区,还没返回的,不得提前回校,具体返回时间等学校通知。如已返回的,或与疫情重点防控地区人员接触的,或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例有接触史的学生、老师及家人一律居家观察14天,并向区教体局和开发区防控部门报告。要求所有师生及家长,从2月15日开始,一律再居家观察14天,学生及家长由班主任每天核查并记录,教职工由各部门核查并记录,保安、食堂工作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由政教处核查并记录,临代人员由教务处核查并记录。

    4.整治环境。加强校园内教室、宿舍、食堂等重要集聚场所和卫生间的保洁和消毒,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开学前5天和前2天对校园各个角落大消毒;实训室等每进去一批学生之前应消毒一次;做到常态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储备物资。2月20日前必须将防控设备物资筹备到位,设置隔离室(符合疾控部门要求,不得安置在学生集体宿舍和校医室)、晨午检通道、饮用热水设备、洗手设备,采购测温仪、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消毒设备(喷雾器等)、消毒剂、洗手液(肥皂)等,84消毒液要备足一周使用量,水龙头按40-50人/个配备。

    6.加强值守。加强校门及宿舍区的门卫管理,未经允许,家长和其他外来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学校和宿舍区。特殊情况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并做好登记工作。成立20人以上的晨午检队伍并进行专业培训和演练,设计好全校师生员工每日两次监测体温登记表,所有师生每天测量两次并记录。做好发现体温异常处置预案。

    加强住校生晚间巡查,重点巡查学生身体是否有异样。

    7.强化宣教。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手机短信等方式,组织全员培训,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和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和各项制度。发送告家长书,宣传防控知识,加强学生学习、生活指导和心理辅导。要求所有学生在疫情解除前不得参加各类培训机构的线下学习和培训。指导学生正确佩戴口罩、定时饮用热水、七步洗手法,要求学生进校备齐三件物品“纸巾+水杯+口罩”。

    要求师生返校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和部位。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及时流动水洗手。注意手卫生,未洗手不得触摸口、鼻或眼部。

    8.食宿管理。疫情防控期间,除住校生外,原则上不提供走读学生就餐服务,提倡学生回家就餐。提前做好住校生就餐安排,做好设施设备维护,严格食材进货渠道和过程管理。严格从业人员健康管理,餐厅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须居家隔离两周、身体无异常,且经岗前防疫知识培训合格后,方能参加工作。认真做好餐厅和宿舍清洁消毒工作。做好疫情期间住校生管理预案,强化住校生卫生知识培训和习惯养成,落实晨午两次检测体温,加强就餐就寝管理。晚自习分散进行,避免人员密集。

    9.常态督查。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义务,对工作失职、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严肃追责问责。

    10.舆情应对。明确目标责任,细化工作重点和内容,强化舆情应急值守,密切关注网上舆情信息,实时监测、上报涉及学校或部门的网上谣言、虚假言论和网民意见建议,严厉打击造谣传谣行为,根据舆情变化及时解疑释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公众正面发声。

    (二)开学后防控措施

    1.学习演练预案。全体教职工进一步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和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和各项制度,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依规开展科学防控。在开学后一周内组织师生员工实战演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晨午检流程、食宿管理流程等方案。

    2.开展体温检测。学校密切监测师生员工的健康状态,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两次监测体温,并做好登记,体温(腋温)超过37.3℃的发热者,及时送医。

    3.严格缺课登记。严格执行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学校要在24小时内将学生因病缺课的信息上报至“江苏省学生健康监测系统”(http://218.94.1.85)。

    4.做好个人卫生。正确佩戴口罩,减少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推行师生员工勤洗手、正确洗手方法。尽量缩小活动范围。

    乘坐公交车的师生,乘车时须一人一座,佩戴口罩,尽量减少接触车上公共部位。

    5.消毒重点场所。教室、宿舍、食堂、实训室、会议室、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活动区域,加强通风清洁,每日早、中、晚打开门窗通风三次,每次至少30分钟。卫生间、洗手池配备洗手液或手消毒剂,做好接触频次高的物体表面、校卫生室、食堂、实训室、卫生间等重点环节的预防性消毒。

    6.严控校园聚集。做好疫区师生不能按时返校和发生确诊或疑似病例师生教学和学习工作调整应急预案、网络教学工作方案,并组织设施,根据教学工作情况不断改进。不在规定的开学时间前举行任何形式的线下集中教学教研活动或其他集体活动。

    开学后,自开学日起至解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前,一律暂缓开展跨校人员聚集性活动,包括到外省市参加交流、讲学、参观、学习活动,一律暂缓到重点疫情防控地区参加活动。尽量不召集会议(特别是参会人员较多的会议),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尤其是通风不好的室内活动),提倡网上办公和教学研讨。

    一旦出现疫情,停止各类课外集体活动,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分散、就地进行。

    7.加强人员管控。开学前,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强化学校门卫管理,严防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校园。加强对校内临时人员的管理,对其活动范围做出限制性的规定。

    开学返校时,特别做好师生的体温检测。如发现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后,立即采取隔离措施,视情送指定医院医治。

    尽量电话联系校内被访人员解决问题,确需进入校园见面解决的,须报学校相关负责人同意,并履行进校程序手续和检测体温,超过37.3℃的发热者严禁进入。

    8.科学处理垃圾。设置标志明显的疫情防控废弃物(口罩等)专用垃圾箱,定时用含氯(有效氯 500mg/L)消毒剂进行有效消毒处理。

    9.强化食宿管理。食堂、物管工作人员在开学前一定要居家14天,有关部门要密切监管,确保健康上岗。学校食堂原则上只解决寄宿生用餐,特殊情况确需在校代餐的,须由校长会研究决定。就餐间隔1米以上分散就座,避免面对面,用餐时不交谈,鼓励自带饭盒或使用食堂准备的一次性餐盒打餐回教室用餐。教育、指导在校生搞好寝室卫生,个人之间不共用、混用脸盆、毛巾、牙缸等物品,寝室间不串门走动等。

    10.安排临时课表。在疫情防控期间,执行临时作息时间和临时课表。早上7:30到校,11:30前离校,下午2:10到校,6:00前离校

    。实行错时放学。走读生一律不在学校上早晚自习,大课间不集中开展全体学生参加的剧烈运动(含集体跑操)。根据临时作息时间,可适度调整课时长度,优化教育教学计划,科学制定临时课表,开齐开好各类课程,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完成新学期的教学任务。

    学生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误课,学校对学生开展网络教学、补课,对于因病耽误考试者,应安排补考,不应记入档案。

    四、应急响应

    按照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启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紧急通知》要求执行。

    1.落实疫情报告制度。设立24小时值班及疫情监测联系电话。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每日9时前向局报告学校疫情摸排情况。春季开学前,报告包括重点疫情防控地区师生情况、重点疫情防控地区提前返校人员情况、师生及家长是否居家14天等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开学后,报告包括本地本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病例诊断改变(包括疑似病例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排除、转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治愈出院病例等信息。

    开学后如在校师生中出现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要立即将有关信息上报教体局和卫生部门。

    2.疫情应急处置流程。学校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时,必须实施:

    (1)校长亲自指挥。校长立即亲临现场指挥,第一时间内利用学校隔离室戴口罩进行隔离观察,并及时就医。

    (2)疫情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区教体局体育科(85936181,18800688338)和当地卫生院或区疾控中心(85988952),不得出现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的行为。

    (3)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教体局的处理意见。

    (4)疫点消毒。在区疾控中心指导下,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办公室、厕所、宿舍、餐厅等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传染源。

    (5)疫情调查。密切配合区疾控中心进行疫情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6)疫情处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学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调查和处理,做好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保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7)控制传染。遵照区疾控中心意见,请示区教体局,决定是否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8)每日报告。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掌握病例学生每日增减情况。

    (9)专人家访。安排专人负责与离校的学生进行家访联系,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若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其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隔离医学观察。师生不得带病上学、上班。复课必须要有当地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

    (10)心理疏导。及时对相关师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正常的息习惯,劳逸结合;减少聚会,勤洗手,公众场所戴口罩。

    调整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勇于面对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多运动,多交流,缓解紧张情绪,不道听途说,不传谣信谣,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提供必要的校园支持。老师要多陪伴学生,教育学生做好自我心理调节,学会自我保护和帮助他人。同学之间要互相陪伴,分享乐趣,倾听苦恼。

    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主动发现并认真对待寻求帮助的学生,给予心理关怀。对于情况较严重的孩子,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引导他们寻找专业机构的心理帮助。

    五、责任追究

    (一)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把疫情防控这项当前最重要工作抓紧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强化责任担当、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靠前指挥、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工作督查制。

    (二)学校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爆发、流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区教体局党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未建立学校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校长负责制。

    2.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隔离、消毒制度饮食卫生管理制度、预防接种制度,常见病防治制度,定期体检制度以及健康教育制度等,或已建立制度但未落实的。

    3.发生疫情后,责任报告人必须立即报告,如不报、迟报、漏报、瞒报或授意他人不报、迟报、漏报、瞒报疫情的。

    4.学校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后,不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或不配合卫生行政部门采取控制措施的。

    5.学校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后,妨碍和拒绝采取应急措施。

    6.对卫生行政部门或教体行政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未按要求时间进行整改的。

    7.有其他与学校疫情发生直接相关的失职行为的。

    (三)各部门、所有同志要高质量完成上级和学校布置的各项防控任务;对此次疫情防控工作重视不够、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推进缓慢的部门和个人,校党总支启动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机制;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

     

     

                                   2020年2月14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