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大淮安学院 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培训 >> 经验交流  >> 正文内容
  • 农村扶贫有关知识介绍
  • 2015/4/20   网管中心   关注度:219
  •  
  • 江苏开放大学  淮安学院

    江苏省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农村扶贫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农村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给予政策、物资、资金、智力等方面帮助、扶持的活动。

    农村扶贫的主要内容是扶持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教育、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文化事业发展

    农村扶贫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主要对象。贫困户的家庭成员为贫困人口。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当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当以救济式扶贫为主。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使农村解决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基本实现了到20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政府根据中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和农村依然存在贫困问题的基本国情,制定了新的扶贫战略,决心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贫困地区的生产力,走开发式扶贫的道路,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开发式扶贫是对过去传统的分散救济式扶贫的改革与调整,是中国政府农村扶贫政策的核心和基础。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支持、鼓励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改善生产条件,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增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

    强调扶贫到村到户。中国的扶贫开发着重到村到户,要求作到项目到户,资金到户,效益到户,帮扶措施到户。国家不仅将扶贫到户作为一项重要措施,而且把解决贫困农户温饱的各项指标也量化到户,并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扶贫到户方式。

    根据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特点,结合多年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四条工作原则:

    一是要坚持综合开发、全面发展。因为贫困的成因是复杂的,消除贫困的措施也必须是综合的。要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扶贫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加强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创造条件。贫困地区不仅要发展生产,增加农户收入,还要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失衡是农村贫困的根本成因,所以,扶贫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与计划生育相结合,控制贫困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通过退耕还林、自愿移民等方式,减轻贫困地区的生态和资源压力,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良性循环,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不仅是扶贫开发的受益人,更是扶贫开发的主力军。只有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强不息,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才有可能尽快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主导是中国扶贫开发最主要的特征,是扶贫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的保证。在新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同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包括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的力量,通过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

    继续把发展种养业和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种养业是贫困地区的基础产业,投资少,见效快,家家户户都能干,是贫困地区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最有效、最可靠的途径。同时,要继续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稳定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和基本收入。

    继续加大科技扶贫力度。一是贫困地区无论发展什么产业,都要有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和保证;二是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和各类组织参与科技扶贫;三是各省区要安排资金,建设科技扶贫基地。

    要扩大扶贫培训规模,拓展培训专业。各级政府和教育培训机构应在设备、师资、教材等方面充实和加强,形成配套的相对社会化的培训网络,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同时扩展培训专业,使设置的专业能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

    要改进培训方式,注重提高实用技能和就业能力。要建立中长期扶贫培训机制,编写适用的教材,从实际出发,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切实提高实用技能和就业能力。

    明确培训对象,灵活机动地办班。只要是农村贫困家庭成员均可列入培训对象。根据实际培训人数能成建制开班的就成建制地办班,不能成建制开班的就可以与学历教育的学生混合编班。真正使扶贫培训走进农村贫困的千家万户。

    建好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管理指导意见》切实加强扶贫培训基地建设,既注重基地的数量,更注重基地的质量,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

    总之,贫困地区要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需要持续不断的教育普及、知识灌溉。加强扶贫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和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楚州区扶贫培训示范基地,我们将继续进行大胆的探索,继续进行不懈努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