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美丽的校园 我的家
学校首页
学校概况
学校简介
现任领导
学校荣誉
机构设置
校训、三风
新闻中心
校园时讯
通知公告
校务公开
职教活动周
教学管理
教学动态
名师介绍
师资培训
规章制度
专业建设
党群工团
党建之窗
团委(学生会)
工会工作
德育之窗
学生管理
社团活动
学生风采
校园文化
规章制度
招生就业
就业工作
优秀毕业生
招生工作
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
实训实习
实习动态
规章制度
技能大赛
创新大赛
基地建设
教育科研
教研动态
学科教学
管理制度
理论学习
研究成果
社区教育
经验交流
培训信息
政策法规
创业基地
后勤服务
工作动态
公告公示
资产管理
校园管理
规章制度
学校论坛
校友录
江苏电大淮安学院 淮安工业中等专业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正文内容
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努力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2014/11/19
网管中心
关注度:285
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努力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发布时间:2014-10-16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 关闭 】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找准教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教育部决定日前全面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找问题:瞄准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方向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才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近日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旨在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推动师范院校深化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抓选拔:好教师从遴选“好苗子”入手
怎样才能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进入教师培养行列,是近年来各地各校教师教育改革努力寻求的一个突破口。《意见》明确提出,各地各校要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后二次选拔、设立面试环节等多样化的方式,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提高自主招生计划中招收师范生的比例。加强入校后二次选拔力度,根据本校特点自行组织测试选拔。设立面试环节,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
瞄需求:师范生培养走出“象牙塔”
近年来,一些师范院校不关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关起门来办师范教育,培养出来的师范生与中小学、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意见》要求,师范生培养要走出高校这个“象牙塔”,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实践基地、教学研究及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同。同时,高校应准确把握并及时研究分析师范毕业生就业状况和供需情况,不断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大力增强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重实践:好教师是“练出来”的
教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过去教育实习时间大多不到8周,远远达不到培养合格教师的要求。近年来,一些师范院校切实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师范生的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受到越来越多中小学的广泛欢迎和好评。《意见》强调,师范院校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打破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老三门”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的教师教育课程,注重在课程中充分融入优秀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要通过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和教育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实施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实践规范等举措,切实落实师范生到中小学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提高教育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的质量。
促创新:教师培养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深刻影响着教育理念、模式和走向,教育发展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师范院校认识到,只有持续不断地培养一大批掌握教育技术、具有创新思维、能适应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未来教师,才能从容面对从小成长于信息化环境的未来学生。《意见》强调,要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师范生学习方式,提升师范生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能力。
强队伍:培养教师的教师最关键
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是师范生培养最重要的“软实力”,同时也是师范生培养院校的“软肋”。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必须对症下药,在队伍建设方面“做文章”。《意见》明确要求,建立高校和中小学教师专兼职结合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共同体,鼓励高校与中小学、教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探索“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教师发展新机制,并对高校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提出深入中小学等兼职任教、挂职实践每五年不少于一年的要求。同时要求,计划实施高校要在岗位职数、评聘条件等方面专门制定相关政策,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的职务(职称)晋升创造条件。
相关阅读:
·
吴小莉是如何从美女主持人成为电视台副台长的
2007年11月16日
·
楚州职教中心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
2009年9月14日
·
沈健:顶层设计创新机制促进就业
2014年11月19日
·
教育厅职社处马斌处长一行莅临楚州职教中心调研
2009年9月15日
·
沈健厅长:全力以赴江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2008年9月4日
·
全力以赴:江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2008年9月6日